疫情防控| 情绪ABC教我们调节疫情下的负面情绪

发布者:孙伟发布时间:2020-03-23浏览次数:9913

    新冠疫情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但考验着我们的应激能力,而且作为一场巨大的延迟满足实验试探着我们的耐力。在这场实验中,情绪成为裹挟我们的巨大能量。新浪微博平台上情感表达占比最高的是“期望”,接下来依次“焦虑恐慌”、“悲伤”、“愤怒”。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成为同学们关注的话题。


情绪ABC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了情绪ABC理论,他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

消极情绪一般由不合理的信念引起。常见的不合理信念为: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的结果。所以当我们面对负面情绪的时候并非束手无策,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

  1. 认知重评(重新认识你的想法)

思维(情绪)改变记录表是帮助我们运用认知重评策略的有效工具。它强调关注一个真实且积极(至少是中性)的情境解释。首先,表达你的感受,识别你的情绪的过程就是将其释放的过程。其次,将情绪书写下来的过程比简单的口头表述更有利于理解压力事件以及理解自己的情绪。然后,关注并书写积极体验可以提升自己的心境。最后每一次记录都能够提升自身的成就感。

情境


不合理信念


情绪

强度评分(0-100

替代性思维

新反应

今天出门扔垃圾,旁边有人咳嗽。

我感染了新冠肺炎。

恐慌(90

虽然旁边有人咳嗽,但是我带了口罩,而且我也及时地洗手和消毒了。

缓解,并提高防范意识

今天又没按照计划学习。

我太无能了。我什么都做不成。

失望(60)、沮丧(70

我今天的效率不高,我应该提高自己的效率。

积极、有动力

晚上失眠

失眠对身体伤害太大了,我完了

焦虑(70)、紧张(60

失眠是可以调整的,我可以白天少睡,多做运动。

放松、释然


二、区分想法和事实(你以为的不是你以为)

很多想法会自动闯入我们的脑海中,而我们也会不假思索地信以为真,这时候产生含糊的消极情绪。这些想法可能是假设、判断、想象、猜测等,它们是可以被证实或者证伪的。当我们能区分想法和事实以后,我们便能更好地管理由想法引发的担忧、焦虑、恐惧、悲伤等负面情绪。此时我们可以问自己一些问题:

我们的担忧是什么?我们的担忧是事实还是想法?支持我们的想法的证据是什么?反对我们想法的证据是什么?

三、去灾难化(哪有那么严重!)

 “糟糕至极”是一种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当我们处于一种夸大的恐惧和焦虑之中,此时我们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这件事情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最坏的结果发生的概率是多少?最坏的结果发生以后我能做什么?通常,最坏的结果发生的结果比自己想象地更低,即使发生了,我们也有应对的方法,那么相应的恐惧和焦虑也会降低。

四、行为应对(JUST DO IT

应对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行动。在家的时候容易松懈懒惰,因此保持规律的作息,制定每天的行为安排表,绘制属于自己的日程表和TO DO LIST。利用这段时间去做一些以前自己想做但没时间做的事情,当然这样的事情应该是在家防疫的条件下做得到的。

五、寻求支持、及时求助

情绪影响或变化存在一个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 ZPD),个体的情绪由深层到外层可以划分为4 个区域:原始状态区、自我防御区、外力援助区和崩溃区。当一个外在消极刺激所造成的情绪问题的强度处于原始状态区、自我防御区时,个体一般不需要他人帮助。但当一个外在消极刺激所造成的消极情绪的强度处于外力援助区和崩溃区时,个体的自我防御机制失去作用 ,个体的情绪状态不稳定 ,个体如果想恢复稳定的情绪状态,需要借助外在力量的有效帮助。此时可以积极寻求支持,向父母、朋友倾诉;或拨打热线,寻求网络心理咨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