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世间最美妙的事物之一,但在日常的恋爱中,常常会有一个叫做“安全感”的小妖怪跳出来捣乱,要是它没有被满足的话,就会上蹿下跳,搅得双方都不得安宁。
“我们不合适,我和你在一起没有安全感。”
“我都做了这么多了你还想我怎样,你告诉我到底要怎么做才能给到你安全感”
“你都对我不耐烦了,你现在这个样子就让我很没有安全感!”
这样的对话在许多恋人的日常交流中都有出现。其中一方有万分的委屈,自己只是想要个安全感,但总是不能被对方理解;另一方又无比疑惑,不明白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安全感要怎样才能给对方。
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一聊亲密关系中的安全感。
一、安全感究竟是什么呢?
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的预感。,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被理解、被支持、被爱、被接纳的需要,当这些需要能够被满足的时候,会带给我们一种安心的感觉。这些被满足的需要就是我们安全感的基础。虽说安全感是每个人都有的需要,那为什么有的人充满安全感,可以自信乐观地应对生活中的事件;而有的人却常常陷入惶恐不安当中呢?
不同的应对模式根植于我们从小形成并一直延续的依恋关系之中。
二、依恋关系是什么?
依恋,是我们与主要照顾者之间形成的特殊情感联结。它来自于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所留存下来的、作为哺乳动物的求生本能:我们的人类祖先不得不应对自然环境中大量的致命威胁,在危机的情况下若能维持与主要照顾者的肢体亲近,则可以大大的提高生存几率。
可能有的人会有疑问,依恋会不会造成依赖呢?会不会使孩子一直黏着父母,难以独立?
实际上依恋与依赖是完全不同的,甚至可以说安全的依恋关系会让我们更不依赖。
依恋的目的在于,当我们得到主要照顾者的照顾和保护之后,可以有效的降低情绪的波动程度,重新回复到自认为安全的状态,以持续对外在世界的探索。
比如当小孩子因摔倒而哭泣时,若是能得到母亲及时的抚慰,很快就能止住眼泪重新出发去玩耍了,也不会一直缠在母亲身边。
三、四种依恋关系类型 :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根据“陌生情境实验”发现了四种依恋关系类型: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和混乱型。 • 安全型的孩子得到了父母温和细心、连贯且反应快速的回应,使得他们充满自信和好奇心。 • 焦虑型的孩子得到父母回应的连续性很差,有时反应迅速而有时又不然,这会让他们形成“我只有表现得足够好,才可能会被满足需求”,这使他们时常感到不安、焦虑并且比较情绪化。 • 回避型孩子的父母往往是疏远而冷漠或严苛而挑剔的,孩子会认为没有人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只能靠自己来满足,在情感上也如同父母一般隔离而闭合。 • 混乱型的孩子则表现出不可预测的特征。
依恋类型与恋爱中安全感的关系 :
研究表明,儿时形成的依恋关系类型会伴随终身,对于我们的行为处事、人际交往以及亲密关系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会在压力状态下本能地做出符合自己依恋类型的反应。
不同依恋类型的人在相同情境下出现的不同反应。焦虑型和回避型的人都是充满着不安全感的,二者的区别是焦虑型会拼命地寻求安全感,期待自身需要被满足。
对于焦虑型的一个很大的误解是他们总是富有攻击性和咄咄逼人,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在用这种方式求救;回避型会从根本上认为自己的需要是没法被他人满足的,只能靠自己给以安全感。
焦虑型和回避型的组合很糟糕,却又非常常见,往往陷入追-逃-追得更紧-逃得更远的恶性循环当中。
四、如何培养安全感? 要怎样培养恋人之间的安全感呢?
我更倾向于使用“培养恋人双方的安全感”,而非“给另一方安全感”的说法,一段安全的关系不只是其中一方的责任,双方都要做出相应的努力和付出。
1.了解自己的依恋关系类型和常用的应对方式
我们只有先了解自己,才能更好的恋爱。
了解自己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当我们看到自己的依恋类型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和影响我们的,以及我们会采用什么常用的应对方式时,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做出改变。
这里有一个小方法可以帮助更好地进行梳理:
将一张纸一分为二,在左侧列举一些容易引发依恋模式的场景(例如恋人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回应你的消息,或者与恋人长时间的分离),以及在这些场景里自己的情绪、想法和行为。然后在右侧列举理想状态下你认为最好的、最有利于双方关系的结果。然后问问自己,如果按照左边的想法去行事,真的可以得到右边的结果吗?
如果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在焦虑、愤怒、指责、攻击、逃避、疏离等种种情绪和反应背后真正想要表达的需求是什么,就可以更直接地表达出真实的需要,这远好于拐弯抹角、层层掩饰的表达。 我和女朋友刚在一起的时候,她对于我“前任”的事情非常在意,常常会说“你是不是还喜欢XXX”,“你怎么不回去找XXX呢”。
对此我也感到有些烦躁,不明白为什么总揪着过去的事情不放,有时还会因此发生争吵。直到某一回再谈到相关的事情时,她跟我说“对不起我又焦虑了,我也不想这个样子的,可就是会在意嘛”。
这时我才深深地感觉到她在咄咄逼人的话语背后潜藏的担心和无助。她很重视我们之间的关系,想要的不过是我的支持和陪伴。看到了这一点之后,我也可以更耐心地对待她的焦虑,她也会感到相比之前有了更多的安全感。
2. 了解对方的依恋关系类型和常用应对方式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了解我们的恋人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我们对恋人的依恋类型有足够的了解时,就可以知道对方一些常用的应对方式,也可以更好地拨开迷雾看到这背后真正的需求。
有些时候知道对方很多行为并非是针对我们自身,而是受过去经验的影响做出的本能反应,就足以让我们感到安心许多。 这个过程也可以用一张纸来辅助进行,纸的左边写下情境和对方的应对行为,右边写下你理解到的对方的需求,然后问问自己,在看到这些需求之后,是否还有那么强烈的情绪反应吗?
当你看到你的恋人在所谓的“作”、“闹”、“夺命连环call”背后,实际上是他/她对于获得你的关心和支持的强烈渴望时,就不会觉得对方是在无理取闹,由此可以做出更加积极的回应,打破原先的负性循环,让双方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安全。
3. 进行沟通和商讨
恋人不是敌人,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建立安全的关系才是共同的目标。恋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这里有一些可供参考的用来探讨的问题(用A和B代指恋人双方):
在什么情境下会让你们有不安全感?
A这时候会做些什么?
A这样做的目标是什么?是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A有达成想要的结果吗?现实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
A这么做真正想要表达的需求是什么?
A这样的需求有被B看到理解到吗?如果没有,那B看到的是什么?与A想表达的有什么不同?
B又做出了什么样的回应?B做出这样的回应是想要达成什么目标?是否达成了B想要实现的目标?
B想要传递出来的需求是什么?
B的需求是否有被A理解到?
A看到是什么?又会做出怎么样的回应?
用这些问题帮助找到相处中的负性循环,然后用下面的问题尝试做出改变:
双方存在着哪些误解?
在过去的互动当中有哪些因素在阻碍着双方尝试新的方法?
可以做些什么让事情变得不一样?
对这些问题每多了解一分,彼此的信任也会多增加一分,安全感也会越来越牢固。
按照上面的这些方法去尝试,用心对待你的恋人,多一些感受,少一些分析,让对方感觉到你愿意关注到他/她的需求,愿意给以陪伴、呵护和支持,相信你们之间的羁绊一定会越来越深厚,安全感也一定会越来越强烈。
(范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