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堂 | 什么是想丑综合征?

发布者:孙伟发布时间:2021-10-15浏览次数:3433

想丑综合征“imagined ugliness (syndrome)是想象丑陋综合征的简称,又称“相貌偏见症”、“幻丑症”,“惧畸症”,“畸形恐惧”,“美丽疑病症”、体象障碍等等,学名“躯体变形障碍”( 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BDD),患有这种心理疾病的人,对自己外表的某些部位持有想象的或严重夸大的缺陷偏见,表现为对这些“缺陷”的厌恶、反感、羞辱,甚至深受这种观念的折磨而误入歧途。这是一种总觉得自己丑的病种,这是一种由外表缺陷这一先占观念所致的强烈痛苦或者影响社会,职业或其他重要的功能。

纵观想丑综合征,想象丑陋综合征的特征有两个:假象的外表问题的先占和因为自感丑陋不欲为他人所知而出现的回避行为。患者往往对自身一个或多个部位感到有瑕疵(缺陷),但其实这些部位在别人看来并没有问题或只不过是达不到十分完美的状态但是患者本人却认为别人与自己的想法或许是一致的,都可以明显地可以看到自己眼中所认为的自身缺陷,并通过意识的能动作用不断放大,以致对自身造成一定心理损害。患者在某个时间段会出现反复的行为(包括反复照镜子、过度梳妆、挑皮肤、询问)或想法(如:与别人比较)。

当今社会,人对人的第一印象往往即颜值,可能在颜值占了先机的情况下忽略了他人的才能和内心美。当我们站在镜子面前,我们是否觉得自己既没有高鼻梁大眼睛的漂亮脸庞,也没有前凸后翘的傲人身材?总觉得自己这里不够好看,那里不够完美?照镜子总觉得自己颜值低?如此感觉未必真实,或是心理问题所导致。经常抱有这种心理的人或许是患有“想丑综合征”,好多自己觉得严重得不得了的缺陷都是想象出来的!其实,世上哪有那么多完美的人?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如此完美且遥不可及的,正视自己,或许你对别人的好看的形容词往往也是他人对你的评价。想象丑陋综合征表现为过度关注自身想象出来的一些身体缺陷:照镜子时总觉得自己不好看,鼻子不够高,眼睛不够大,嘴型也不够美?这种对自己外表的不满会持续数年,同时伴随严重的抑郁、自杀行为、孤僻行为、多次求助整形医生以及不停照镜子等行为。

临床表现来看,患者总觉得自己不够美,永远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对镜子有强迫性需求,离开镜子就感到不安。他们会通过发型服装来掩饰自己的“缺陷”,生怕被别人发现自己的丝毫不足;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苦恼“为什么我不够好!”患上想象丑陋综合征的人,容易放大自己身体的缺陷,坚信其身体某些部分太大、太小或畸形。将问题严重化,这部分人深信自己丑,并花费诸多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部分人会追根究底地到处咨询自己的缺陷是否十分明显,并不断的照镜子,将缺陷放大。他们常抱怨面部暇疵,嘴巴太大、眼睛过小或者有点招风耳等,最多的如皱纹、斑点、疤痕、痘痘、痣、血管瘤、痤疮、肤色黑或红、局部肿胀、面形不对称、头发稀薄而担心秃头等;其次是鼻子的形态、大小,还有眼睛、眉毛、耳朵、嘴唇、牙齿、下颌、下颏、脸颊及头颅等,都可能成为“相貌偏见症’病人幻想丑陋的部位。患者通常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反复在镜子中审视自己,是否自己的缺陷变得更引人注目了或是有了某种程度的改变。还有的就是不断地把自己同影视剧或杂志或广告牌上的人进行比较。还有一些人通过化妆、更换衣服,或是重做发型以纠正或掩盖缺陷,企图让自己看得更顺眼一些。再有就是通过戴帽子、假发或太阳眼镜试图伪装或隐匿自己的缺陷。一些极端的病人则戴上面具或用头巾把自己的头裹得严严实实。症状严重的人,这种对自己外表的不满会持续数年,同时伴随严重的抑郁、自杀行为、孤僻行为、多次求助整形医生以及不停照镜子等行为。

从病因来看,当前想丑综合征的病因未明。存在诸多假说,但是若要解释症状尚需要作更深入地研究。极有可能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多重作用导致BDD发生。有证据表明大脑5羟色胺失衡会促发这类症状。也有可能心理因素比如童年遭受过多的讥讽嘲笑,或是家庭成员和同龄人过于注重外表,或是创伤,比如性虐待,会是症状表现的风险因素。不恰当的媒体信息会加重原本就易受伤害的想丑综合征病人的病情。

想象丑陋综合征属于强迫及相关障碍类的疾病,强迫症好诊断,不好治疗,多数都能缓解,但是不太容易直接治好。想象丑陋综合征是有先占观念,有一个小的瑕疵,认为瑕疵很严重,在美国经常缠着整容医生、耳鼻喉医生,整容医生在美国有计算机软件,告诉他,我们不能做就是不能做,做完效果差,就会转介给精神科医生。因为是脑子里的病,大家不断的犯错误。抛却通过整容来改变患者对自身缺陷的解决办法,也可以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想丑综合征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一组对想丑综合征病人有效的药物。SSRIs对抑郁症和强迫症的治疗都很有效,包括百忧解、舍曲林、喜普妙和帕罗西丁服用SSRIs药物的病人通常会发现治疗后他们对于缺陷的关注时间减少了,很容易就转回思路而能考虑其他的事情。治疗病人会感到对于思维的控制能力又回来了,比较容易的抵制住想丑综合征相关的行为,比如反复在镜子中审视自己和不断向别人寻求保证。很多人也发现他们的某些功能也得到了改善,与周围的人接触变得容易了,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也提高了。自我意识、焦虑、抑郁和自杀企图得以缓解,自尊和身体意向通常获得改善。而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来看,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想丑综合征的另一个有效疗法。此种类型的治疗通常是除药物治疗以外最常用的疗法之一。行为疗法包括暴露和效应预防法。暴露疗法的意思就是让病人暴露在通常会使他们产生回避行为的情境下,效应预防法是帮助病人停止实施缺陷有关的强迫性行为。主要目的是减轻回避性情境所引发的焦虑。认知疗法时定址患者强迫行为所伴发的插入性思维,或仪式行为,比如照镜子的程度。主要是为了探查患者的信念与价值观以帮助或增强病人对于躯体的感知觉。认知重建旨在帮助病人了解这些观念是如何影响一个人对于躯体的感知的,逐步重建对于插入性思维的新思路,而不是单纯探知照镜子和寻求保证的行为的严重度。重建包括帮助病人改变认知,而不是反复询问病人对于躯体的错误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