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堂 | 晕轮效应

发布者:孙伟发布时间:2021-10-29浏览次数:3020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不时会提到“爱屋及乌”、“逸俊遮百丑”,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一探究竟吧!

先就不卖关子了,这些现象都是和“晕轮效应”脱不开关系的。“晕轮效应”是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观察到每逢刮风前,月亮的周围都会出现一圈灰红色的晕轮和光环。晕轮不是月光,只是月亮扩大和变形后的幻影。受到“月晕”现象启示,便提出了这个效应。他认为,人们在看待和认识事物时,往往根据个别特征和局部的表面现象,就断然得出对事物肯定或者否定的结论,这种结论往往是片面的、不正确的,与事物的本质大相径庭。

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无处不在。比如一见钟情。社会心理学便认为一见钟情是由于第一印象和晕轮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一印象是指素不相识的人在首次交往时形成的始初印象,主要是根据对方的表情、姿态、身体、仪表以及服装等形成的印象。第一印象在对人际认知、人际印象形成过程中会产生“先入为主”的作用,它奠定了对人认识和印象的基础。又因为晕轮效应,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当人们看到某个人在某一个方面很突出,就会很欣赏和崇拜这种特征,给我们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而且因为晕轮效应认为其他方面也会很好,这样我们就会欣赏并愿意和这种人更多的在一起,就产生了“一见钟情”。很多时候,双方深入交流、相处之后,便极有可能会发生意见不合导致争吵,甚至分手。

再者,大家应该都有各自喜欢、崇拜着的明星,那么大家都应该多多少少为了自己喜欢的明星去购买他/她所代言的物品。这时,便产生了名人广告的晕轮效应。当我们在广告中看到自己喜欢的明星为其代言的产品进行宣传时,会不由自主地把自身对偶像的喜爱,嫁接到广告商品上,于是对广告商品也产生信任感,并予以推崇。如果盲目购买了某某明星代言的物品,结果发现该物品并没有广告上说的那么有效,那作为消费者,我们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就像之前很火的一款面膜,有人买回去之后,非但对皮肤没有什么改善,反倒是引起了过敏。这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吗?

那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效应呢?第一,作为大学生,这个阶段是其心理特征变化明显的阶段。首先其成人感增强,但又未完全脱离稚气。虽已开始冷静客观地看待事物,但在实际对待事物的过程中仍会要求捍卫自己的观点,出现不理智的心理。并且,大学生并未真正进入社会,认为社会的心理预期是美好的,这是产生“晕轮效应的”的前提条件。第二,从心理学整体性特点来看,我们知觉特征是一个整体,其对客观事物的把握上,并不是对某个事物孤立的进行感知。而是倾向于把不同属性和部分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使对象的属性与部分有机地联系。第三,产生晕轮效应还在于内在的人格理论的作用。人们的品质具有内在联系性。多血质的人常常幽默热情;抑郁质的人常常优柔寡断。人们对事物的判断有一个核心特质的判断,就会自然的捕捉与其相关的特质。同时,人的性格结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可以从思想反映至行为,也可从行为反推至思想。

所以,我们要用批判的思维去看待每一件事情或某个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