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很多年纪轻轻的人,心却不是很年轻,似乎已经对生活没有那么高的热情,只是按部就班日复一日。
Ta们容易对生活抱有僵化的看法,比如觉得“肯定会是这样的”“不会有更好的事情发生”。因此,ta们难以被改变,哪怕是成长的机会,也觉得自己难以适应和接受,不愿意/不能够吸收新的体验,对尝试新鲜事物已经渐渐没有了热情。
在这种心态下,ta们很容易被自己束缚,也失去了自己人生的许多可能性。
心理学家Kashdan和Rottenberg(2010)提出,心理灵活度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维度。人们适应环境、掌控环境、在现实世界中调节自我和发挥功能,都离不开“心理灵活性”。
心理灵活性是一种能力——无论自己有多少不愉快的情绪、想法、感受,甚至是有不舒服的身体感觉,心理灵活性强的人,都能够根据当下的处境做出对自己来说最好的行为选择(Matthew & Nathan, 2020)。
有许多心理学家都提出,心理灵活性是一种心理“超能力”。大量研究发现,心理灵活性水平与提升生活质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都呈正相关,也是人们行动效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Bond et al., 2013)。
心理学教授Steven Hayes是接纳与承诺疗法的创始人之一,他认为:拥有心理灵活性的人,能够充分地、不加防御地与当下保持连接。
一个心理灵活性高的人,
1)对自我不下结论,保持时时刻刻地觉察,拥有开放的心态;
2)能够识别出不同的情境对自我的不同要求,并能够适应这些要求;
3)当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让自己在现实中受挫时,能够切换思维模式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那么心理灵活性如何获得和提升?
1. 心理灵活性一定程度上受到人格因素的影响
比如说,神经质水平高的人,会更难产生心理灵活性。这类人被认为是比其他人更缺乏“在回应外界刺激时自主选择策略”的能力:比如说明知道立刻行动去解决问题会更好,但ta们仍然会难以从负面想法、感受中自拔,无法“涵容”这些负面状态,也就没办法与当下真实的情境发生连接。
对于这类人来说,掌握与负面状态“脱钩”的技巧就非常重要。比如学习通过呼吸、书写等方法调节情绪,整顿思维。
2. 其次,心理灵活性和积极的心境有关
有研究证明,那些心境状态好的人,更容易出现灵活的思路和灵活的行为选择。不快乐使人变老,这句话不仅在生理上是对的,对于心灵来说也是一样。快乐的人心理灵活性更高。
3. 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始终保持开放和好奇
心理学家McCrae和Costa(1997)提出,开放、好奇的人会更主动地经常分析自己,然后不断丰富对自我的理解(Silvia, 2001)。这就让ta们能意识到自己本身就是灵活发展的。因此,ta们不会固着在单一的自我,在必要时敢于突破原有的自我,尝试更多可能性,积极探索新生活。
4. 主动出击
除了顺应,心理灵活性高的人也有掌控环境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梳理自己的三观和人生需求,主动为自己寻找、建立合适的环境。什么样的行业、职位最能发挥你的优势?是深交少数朋友更能满足你的需求,还是多多结交新朋友更适合你?
基于清晰的自我觉察,我们就可以为自己设定目标,然后通过持续的自我调节,坚定自己的方向,在过程中调动心理灵活性、应对那些意料之中和之外的挑战。
最后,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每一个朋友,都能停下来思索一下:在过去的生活中,自己有没有因为心理灵活性不够高,而遭遇过一些苦恼?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提升自己的心理灵活性,这将使得我们的成长事半功倍。